大学生创业需包容失败、鼓励冒险

   大学生自主创业往往是被动选择
   早在2006年年底,张文荣就与共青团上海市委学校部合作,通过调查和走访,客观理性地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、整理,在2007年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,提交了"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"的议案。之后,张文荣又进行了"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"、"大学生创业环境调查",发现"大学生创业缺少多方位支持",就业大军有强烈的"城市依赖"等问题,是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通的主要原因,并且提出了"创业带动就业"的相关建议和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。
   调查显示,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,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%。另据统计,大学生毕业后有过创业冲动的不少,但真正创业的人不多,就业、考研(Q吧) 依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。
   来自南开大学的一份学生调查显示,89%的大学生已对创业产生恐惧心理,并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主创业。而在回答"为什么不选择自主创业"这一问题时,绝大部分学生选择"失败率高"这一选项。在对不到11%打算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动机调查中,运用自己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所占比例超过了50%;居第二位的是自己当老板赚更多的钱,占了38%;选择挑战自我的人占28%,居第三位;只有7.4%是为了解决就业。"显然,尽管近几年的就业形势严峻,选择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仍是少数"。
   调查还显示,49%的被访大学生表示,缺乏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战经验是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阻碍。他们普遍认为,大学生没有市场经验,人际交往上的不成熟也将成为市场角逐中的极大困扰。在筹集创业资金的方式上,46.1%的人选择了银行贷款,而作为另一大融资渠道的风险投资方式,却只有23.0%的大学生愿意采用。"事实上,银行一般并不向创业企业提供贷款业务,偶尔为新企业提供的商业贷款也需要创业者能用财产、设备和其他资产作担保,对于大学生来说,这几乎是不可能的"。
  社会应该"包容失败、鼓励冒险"
   上海市政协委员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认为,现在社会对青年创业的支持还比较薄弱,缺乏"包容失败、鼓励冒险"的精神。有关部门在对青年创业制定政策时追求成功率,并以此为检验标准,这样的政策理念容易让青年创业时主观地"挑挑拣拣",反而不利于青年创业的发展。其实看对青年创业支持是否成功,不是看创业成功数是多少,而是要看注册创业数是多少,是否有人愿意创业。另外,在社会家庭方面,还存在着"以成败论英雄"的偏见,人们经常用"不知天高地厚"等观念来看待那些创业失败的人。
   农工党上海市委专门向政协上海市十一届一次会议递交了《学校教育应把自主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作为系统教育的建议》的提案,提案建议,应从中、小学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"当自主创业者同样光荣"的思想,一要改变自主创业者在社会地位上低人一等的思想,要扫除当白领、银领、金领才高人一等的理念;二要改变自主创业是因找工作时找不到一个理想单位,是能力差的无奈之举的思想。
   张文荣建议,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、税收等方面加大程序上的支持力度,或者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鼓励"创业带动就业",如设立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基金,还要加强系统的创业教育,学校可以系统地开一些创业课,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,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,获取市场信息,扩大自己的社交圈,在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课程,教会大学生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和筹措资金的渠道,了解经营方面的经验和原则,防止违规操作,家长也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,给他们更广阔的展现自我的自由空间。
   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则建议,政府部门、金融机构应为青年创业提供更有效的投融资支撑;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,为创业青年提供多功能、高质量的中介服务,支持共青团大力建设青年创业服务平台,以大力支持青年创业。

    来源:智联招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