挤过公务员考试独木桥后的困惑:梦想被现实套牢

   毕业于名牌大学新闻系的大学生张哲(化名)在家人的安排下,当了广州市越秀区的一名城管。工作半年多来,自认为适应能力强的他却发现自己与单位格格不入,薪酬没有诱惑力,工作没有挑战性。仍怀抱着新闻梦想的他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,成了这个假期他最为苦恼的事情。
   自述:远离梦想让我很落寞
   我就读于广东省一著名学府的名牌专业新闻系,2006年7月份毕业。当时刚好有一场公务员考试,斟酌了两天两夜,并被父母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后,我最终选择了最为稳妥的职位--越秀区城管,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。我被分到中队。我那个中队有十几号人,年龄基本是40岁左右,与我年龄最接近的也比我大8岁。
   城管的工作不被理解,口碑也不好,用领导的话说是"忍辱负重",但我很看重城管这份工作的尊严。但有时候,自己觉得特没尊严。
   我现在的工作很清闲,负责文明拆迁,有时候一周只需要上两三天班,暂时没有女友,多余的时间也不好打发。于是,一个人逛宜家,一个人看电影,一个人吃大排档......每当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,以及在媒体或者外企干得风风火火的同班同学,我就很落寞。我每天都在挣扎同一个问题:公务员,我还要不要继续当下去?
   新闻是令我骄傲的专业,有时候,我会梦到自己拿着话筒出现在电视上,一本正经地站在新闻现场......那曾经是我追随多年的梦想。当想要重拾梦想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已经被现实套住。我看不到未来,工作时,是在蹉跎岁月;放假时,也是在蹉跎岁月。
   "香饽饽"不容易吃
   公务员因相对稳定成为职场"香饽饽",受到大学毕业生追捧。人事部公布的数据显示,2007年公务员招考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约为42:1。然而,不少大学生千辛万苦挤过独木桥后,却在薪酬、升迁和人际关系上频受挫折。
   由于就业压力大,很多高校毕业生抱着"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"的观念,第一份工作往往专业不对口,或不符合自己的兴趣。怎样在兴趣、地位、收入中寻求平衡,成为大学生求职的焦点。
   记者调查
   心理医生于东辉说,从心理学角度来说,职业选择是一个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问题。自我实现有一个个性化和社会化衔接的过程。年轻人说职场压力大,抛开客观原因,仅从主观方面来看,主要有三个原因:一是对自己的认知不够,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,与现实发生冲突;二是没有做好职场规划;三是对职业倦怠。
   公务员被普遍认为是安定、福利好的职业,但个人的理想却不一定跟社会的标准匹配,因而造成冲突。张哲崇尚的是有意义的能让他快乐的工作。目前,他应该静静地想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,然后再根据需要做一番人生规划。

    来源:广州日报